

作者:李淑妍
2025年9月30日是柯正平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紀念日。特作詩一首《詠柯正平》,以致敬深深鐫刻在澳門歷史豐碑上的傑出人物——兼具革命者勇氣、企業家智慧、政治家遠見的柯正平先生。
《詠柯正平》
濠江烽火鑄英名,
藥局藏鋒濟世情。
蓮島歸來春色滿,
不爭功業自留名。

柯正平(1911年4月—2005年9月),原名柯平,廣東海豐人,是中國共產黨在港澳地區隱蔽戰線的傑出代表,被譽為“澳門王”和“紅色總督”。他的一生與澳門的發展緊密相連,在革命、經濟、政治等多個領域留下了深刻印記,為國家統一和澳門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
革命先驅:從東江縱隊到隱蔽戰線
柯正平早年投身革命,1927年加入工農革命軍,參與海陸豐農民運動。1929年赴香港從事地下工作,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,成為澳門共產黨組織機構的創建人之一 。抗日戰爭期間,他在香港、澳門組織抗日救亡活動,為東江縱隊提供物資和情報支持,並開闢了澳門至廣州灣的地下交通線,護送文化界人士如夏衍、金山等逃離日寇魔爪。解放戰爭時期,他奉命創辦南光貿易公司(南光集團前身),在帝國主義封鎖下承擔起戰略物資轉運任務,為解放海南島、支援抗美援朝提供了關鍵保障 。
澳門基石:經濟建設與社會治理
作為澳門中資機構的開拓者,柯正平以商業為掩護開展革命工作。他主導成立南通銀行(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前身),推動澳門金融體系現代化;創辦澳門中國旅行社,奠定澳門旅遊業基礎;填海擴建碼頭、建立運輸車隊,完善澳門物流網路 。上世紀60年代,他提出“保障供給,穩定物價”方針,通過南光公司組織內地糧油、建材等物資供應澳門,平抑市場波動,贏得市民信賴 。他還聯合何賢、馬萬祺等愛國商人,推動澳門工商界參與內地建設,投資興建廣珠公路四座大橋,開創“集資建橋、以橋養橋”的先河。
回歸功臣:從談判桌到基本法起草
柯正平是澳門回歸進程的核心推動者。1980年代,他以中方代表身份參與中葡關於澳門問題的談判,據理力爭維護國家主權 。在《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》起草期間,他作為起草委員會委員,深入調研澳門社會實際,提出“一國兩制”在澳門的具體實施路徑,為法律框架的科學性、可行性奠定基礎 。1999年澳門回歸時,他以78歲高齡見證這一歷史時刻,並繼續擔任特區籌備委員會委員,確保政權平穩過渡 。回歸後,他致力於推動“一國兩制”實踐,反對分裂行徑,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,2003年獲澳門特區政府授予最高榮譽“大蓮花勳章” 。

精神遺產:忠誠與擔當的典範
柯正平的一生彰顯了共產黨人的崇高品格。他長期身處複雜環境,始終堅守信仰,以“地下工作者”身份默默奉獻,直至晚年才公開黨員身份。他重視統一戰線工作,與澳門各界人士廣交朋友,被譽為“澳門社會穩定的定海神針”。其領導的南光集團至今仍是澳門最大中資企業,業務涵蓋能源、旅遊、金融等領域,延續著他“根植澳門、服務國家”的理念。2005年,柯正平在澳門逝世,各界人士自發悼念,稱其“高風亮節,堪為後世楷模” 。
柯正平的名字,深深鐫刻在澳門的歷史豐碑上。他以革命者的勇氣、企業家的智慧、政治家的遠見,在特殊歷史時期架起了澳門與祖國的橋樑。從物資轉運的“地下通道”到基本法起草的莊嚴殿堂,他的每一步都與國家命運同頻共振,詮釋了“忠誠、乾淨、擔當”的共產黨員本色。他的精神,將永遠激勵後人在“一國兩制”實踐中砥礪前行。